中国喜葫芦--老梁
有时扯淡也是一种艺术!
老梁闲扯对太极拳拳理的个人认知
- 老梁 2009年06月30日16310
- 我近期学太极拳上了隐,每天早出晚归,跟师傅习拳,一天用在学拳、看拳、练拳的时间能达到5个小时以上,网上能搜索到的中国各家太极拳师的教学视频也几乎看了一遍,有的反复看过不下10几遍。总体感觉是网上的所谓太极拳师傅们的表演和对太极拳的认知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简直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尽管我在此项武术健身运动时间不是很长,对太极拳的认知还是有些的,接下来我谈谈我对太极拳的理解。对于那些“大路边”上的太极拳的知识我就不多啰嗦了,网上有的是,我对太极拳的认知首先要保证是我老梁自己的,网上搜索不到的,对不对我就不敢保证了。
太极拳到底是个啥?或者说什么是太极拳?大家看看我老梁对太极拳的个人理解:“太极拳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述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理论思想的运动”。(注明:这是老梁对太极拳的理解,目前这个观点尚未见到过,谁不信可以去查)。
接下来我就解释一下我为啥这么给太极拳下这么个定义。学过太极拳的朋友们都知道:首先太极拳是项“运动”,理解成“架势”也行。任何一种活动都是是靠肢体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不必多作解释,人体的肌体“活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外在的能看的到的动作,一个是人肌体内部“看”不到的内部活动,一个是有形的肢体活动,一个是心里活动,无非就这两种形式吧。
人在打拳时能看到四肢的运动轨迹,人肌体内部的血脉“运动”就看不到,这种活动也涵盖在思想活动范畴之内,人的思想活动说白了也是大脑细胞电流强弱变化引起的,归根揭底都应该归属是“物质的”。不论谁把某项活动吹的再神,都脱离不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哲学理论基础。这应该是肯定的。如果谁否定了这一规律那就是“神道”“迷信”啦。
人类的任何一项有目的的外在的肢体活动都是靠意识支配下进行的,都是受意识“活动”支配的产物。人类的活动在我的理解看来应该有两种模式,一是意识不明确的前提下的活动,再就是有意识的活动,举个例子:人唱歌首先意识里得有“谱子”,严格的按照谱子去唱,才有可能越唱水平越高,人做某具体事事先心里也必须有“数”,让某个人去买盒香烟,如果这个人“没数”“心里没普”撒腿就往外跑,肯定实现不了把烟买回的“目的”。必须要遵守一个“商店里卖烟”这个“理论”,太极拳是项活动,这项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去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习练拳的目的,(克敌制胜,防病健体等)。
中国古代很多哲学思想多数是从现象上,用取类比相的办法归纳总结出来的,其中“阴阳”学说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意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有阳必有阴,有阴比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消长,变化无穷,万事万物都遵守这一“客观”规律。说电脑是靠中国老祖宗的“阴阳”论而发明出来的,我认为一点不为过,因为功能再强大的电脑的工作原理本质就认识俩字一个是“零”一个是“一”,就是一阴一阳,稍有这方面知识的人都能理解,我就不多啰嗦了。
关于太极拳用到的中国古代哲学原理还有很多细分的理论,比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象演八卦等等理论学说,中国古代先哲认为,啥也没有时,一片混沌状态叫无极状态,无极生太极,太极在我个人理解就是一个“大点”,一个圆点,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是指的两端的意思,于是就出先了“对立”,也就分出了“阴阳”。
接下来我用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阴阳互换消长的现象,有兴趣的可以回去做试验:找一个篮球,在篮球的直径线上两端,一边画一个白点(代表阳),一段画上一个黑点(代表阴)在篮球表面随意移动一个手指,会出现这种现象,要么你的手指指的点离阴近些,要么离阳近些,只要你不断的移动就能形象的读懂“阴生阳,阳生阴,阴阳消长、互换的一种结果,由此可见阴阳二者是不存在大小之分的,还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篮球“赤道”上有一条线上运动点距离阴阳点的距离永远是一样的,这就叫“阴阳”平衡了,要想三言两语论述清楚阴阳之道肯定是叙述不清楚的,我老梁也没有这个能力,有个形象的认知就可以了。
“能不能用人的肢体语言把这些深奥的阴阳理论“表现”出来?如何去表现?真的用肢体语言表现出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会出现一个啥效果?”我推算当年的太极拳创始人在创太极拳的时候肯定对这些问题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不做这些思考肯定是创不出太极拳来的。
太极拳讲究以腰为轴,以丹田为核心,以缠绕实现阴阳互换,不动则已一动则百核动,在运动中体验阴阳变化之哲学规律,简单的说吧:太极拳就在大脑意识支配下通过肢体动作来感悟体现一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果你习练太极拳的人,头脑中没有这些“理论”做基础,只能说你做了太极拳“动作”,也可以叫比划,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习练太极拳,有的人说了,有个人根本不懂这些原理,照样能练成太极拳功夫,我不否认这一现象存在,反过来讲,啥也不懂的人单凭瞎比划时间常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悟出了阴阳哲学理论,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凡是太极拳高手都是精通阴阳理论的大师,阴阳学大师不一定都会太极拳。
学太极拳必须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阴阳学说理论最好,起码学的要快些,这是我近期学拳最大的心得体会,这也就是为啥咱中国人学太极比外国人学太极拳学的快的主要原因吧。
关于对太极拳的个人理解和感悟还有很多话题,比如,太极拳并非像现在某些人宣传的那样那么神乎其神,那么难学,有的人说学太极拳10年不出门,我对这个论调就有个人的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太极拳实战技击术在我看来是一种技巧,并非多年修炼的必然结果,真正读懂太极拳门道之后,一个月练就一两招克敌制胜的必杀太极招数绝对有可能。这几天我在单位遇到比我体格强壮和分量比我重的同事就让他们推我,我一直在“实战”中体验“引进落空,听劲化劲”的“巧门”,体会颇丰,现在已经听到“这家伙练太极真练出点事来了,真的很难推动老梁”的反馈信息,说句实在话:我现在连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独立都打不下来,我是按照我自己理解的太极拳有些“表演节目”里有窍门这一指导思想“练出”来的。也许过不了一年半载,我也能表演那种10几个壮劳力来推我推不动的“太极神功”啦。
我现在学太极拳的基本思路是两条,一是严格按照老师的传授习练,再就是没事了自己瞎琢磨着练,也来个一阳(正)一阴(歪)交替感悟体会着前进,在我看来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关于阴阳学说的肢体活动,我为什么不能也用阴阳之道去克“阴阳”学说?按道理讲应该能“行得通,说的过去”吧,我学任何一门“功夫”都不是死学,或者机械的去实践现有的指导理论,“不破不立”,对搞不清楚,入不了门的技艺,先给“捅破”“打散”之后,看清楚了本质再下“苦工”学习也不晚,这是我学知识的一贯作风。这种方法学东西有好也有弊,弄不好误入歧途,多走弯路,弄好了能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捷径,“技艺”突飞猛进,“功力”大长。
昨天和老师交流中,老师给我的评价就是:“你没学之前先研究,这种徒弟很少见,但愿你能自己悟出点事来吧”。老师的潜台词我是能听出来的“没学会爬你就想跑,肯定是没门”。我真想跟老师讲明我学太极的真实想法:如果学太极拳必须要学10年才能有效果的话,我老梁肯定不学这门功夫,因为我的理由也很朴实简单:我最担心的是等我真正学成了之后,我也老了,用不上了,也就背离了我学拳的初衷,我学功夫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来遇到点啥“急事”克敌制胜用的,目的非常单纯,学了好几年武术到时候连个一般的普通人都对付不了,那学武术就真没啥实质的意义了,这就是我最真是的个人理念。
特别注明:本人学太极的目的就是抱着玩的态度学的,我业余没事,在家闲的无聊,也就是找个地方去和拳友们凑个热闹,没把学成学不成当成个事,还望专业太极人士不要对我的胡说八道理论较真为盼。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控制面板
-
- 网站分类
-
- 搜索
-
-
- 站点信息
-
- 文章总数:2737
- 页面总数:1
- 分类总数:7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2571
- 浏览总数:4796164
- 网站收藏
-
- 友情链接
-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